【说课稿】湖南省2014年新宁会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说课稿(长沙)

章节:优质课件教案论文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说课稿

长沙市明德中学化学组  吴永果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长沙市明德中学的吴永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主要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设计思想、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位于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是在

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介绍的。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难溶电解质(AgCl为例)在水中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该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理论,使他们能从微观角度更加透彻地理解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实质,并深化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理论。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已经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和化学平衡理论基础。

能力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能力。

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实验探究愿望,充满学习热情。

三、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立以下的三维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构建沉淀溶解平衡,促进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

2)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转化过程进行分析,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学会从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实验中,学会自主设计实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化学学科的辩证思维,发展微粒观和动态平衡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

难点:建立沉淀  溶解的微粒观、动态平衡观,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四、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加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是从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落实策略有如下几点:

1、依据教材编排,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2、问题引领,层层深入,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流程:

分成五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锅炉中常有水垢生成,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形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除去水垢。水垢中有CaCO3Mg(OH)2CaSO4等成分,其中CaSO4不溶于酸,如何除去?通过本节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学习,你将从反应原理上弄清楚这个问题。

通过设计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有效设问,直奔主题

提出问题一:Mg(OH)2在水中是否能够溶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附录中溶解性表和教材P61溶解度表,学生提取信息后却难以做出判断,Mg(OH)2究竟是“不溶”还是“溶”,这样的问题抛出以后可以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做好了准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希望得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实验一:(提示学生:Mg(OH)2是一种中强碱)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