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分变化与性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世界上有上千万种物质,它们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通透有的斑斓,有的可以燃烧,有的却有剧毒……观察身边的物质,它们都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二、合作探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些简单介绍。
【阅读教材】了解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小结】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拓展】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上一课时学习的实验1-1(3)、(4)中,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等。
【拓展】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演示】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由上面实验总结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小结】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提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讲解】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运动过程。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提出问题】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变成水蒸气;②水遇冷变为冰;③钢铁会生锈;④铁矿石炼成钢铁;⑤煤着火变成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拓展延伸】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会用到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