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极性的判断
分子极性的判断:看一个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就要看整个分子里的电荷分布是否对称,电荷均匀分布为非极性分子,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不能仅由键的极性决定,也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可以
-
高中化学氢键全方位详细介绍
一、氢键的形成及其本质与吸引电子能力极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这些元素的吸引电子能力极强,导致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对极大地偏向于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而氢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
-
如何用VSEPR理论解释三氧化硫分子的极性?
要用VSEPR理论解释三氧化硫(SO₃)分子的极性,需从分子构型、键的极性及电荷分布对称性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如下:一、VSEPR理论推导SO₃的分子构型价层电子对计算硫(S)原子的价电子数为6,每个
-
有关“孤对电子”的重要知识
孤对的排斥力是“分子结构”模块重点的考察内容,我们这期重点讲一讲这个模块。1. 为何孤对电子的排斥力更大? 简单来说,相比于键对电子,孤对电子距离原子核更近,所以产生的排斥力更大。比如说,SO3中S-
-
四氨合铜离子[Cu(NH₃)₄]²⁺的空间结构为什么是平面正方形?
【导读】四氨合铜离子[Cu(NH₃)₄]²⁺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要解释其独特的平面正方形结构,需要结合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及现代计算化学方法,从多角度方可理清其结构成因与稳定性机制。四氨合铜离
-
配位数、配体数、配位原子数与中心原子直接成键的原子数是同一概念吗?
标题疑问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均不一定是等号关系。一、配位数与配体数的关系:配位数≠配体数(不一定相等)配体数:是指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体总数。配位数:一般情况下配位数是配位原子总数,从配合物的配位
-
为什么氧化镁(MgO)的熔点比氧化铝(Al₂O₃)的熔点高?
【导读】MgO熔点为2852℃;Al₂O₃熔点为2050–2054℃。在对比中发现MgO中Mg²⁺半径比Al³⁺半径大,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的距离越近,离子键越强;Al³⁺所带电荷
-
共价键极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是否一致?
从物质结构观点来看,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或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对于后者,电解质的强弱与共价键的极性虽有一定的联系,但绝不能得出共价键极性越强,电解质就越强的结论。仅举下列事实加以说明:(1)含有强
-
配合物或晶体中配位数概念与判断方法介绍
一、配位数的概念配位数是由化合价分化产生的另一个概念,它主要用于晶体和配合物。1. 晶体学中的配位数在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总是按一定方式与周围的原子或离子相结合,此时,一个质点与周围直接接触的质点数称为
-
如何区分推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
如何区分推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例如:在苯甲酸(C₆H₅COOH)中,羧基的吸电子作用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影响苯甲酸的化学性质,如酸性比苯酚强等。2:推电子基氨基(-NH₂):氨基与苯环等相连时,
-
比较物质中的键角大小的四种方法
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中相邻两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键角是决定物质分子空间构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分析,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影响键角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二是中心原子
-
高考中大π键的计算方法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原子形成的π键。这种多个原子上相互平行的P轨道,它们连贯地“肩平肩”地重叠在一起而形成离域的化学键键,称其为大π键。这种在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的π键电子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原子的
-
配合物的组成知识点简介
配合物的组成 一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是2、4、6。①中心离子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一般都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但也有呈电中性的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②配体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
-
配合物的形成对物质性质有哪些影响?
(1)对溶解性的影响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依次溶解于含过量的Cl-、Br-、I-、CN-和氨的溶液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2)对物质颜色的改变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
-
分子结构的测定方法
一、分子结构的测定1.早年的科学家主要靠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总结得出规律后推测分子的结构。2.分子结构测定的常用方法:红外光谱、晶体X射线衍射3.红外光谱法测定分子的官能团和化学键(1)测定原理:
-
化学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1.键能(1)概念: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2)条件和单位:键能通常是298.15K、101kPa条件下的标准值,单位为kJ·mol-1。(3)应用:①判断共价键
-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杂化轨道的含义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提出的。(1)轨道的杂化: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2)杂化轨道:
-
对角线规则
1.概念: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均生成正常氧化物,而不是过氧化物),这种相似性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对角线规则
-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1、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中元素种类数的关系:(1)各周期总是从ns能级开始、以np结束(第一周期除外,第一周期从1s1开始,以1s2结束),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而从ns能级
-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原子序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元素周期系(1)定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