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25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章节:一单元 课题2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5.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重点:化学实验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难点:学会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合作探究

【展示】两支蜡烛,一支完整的,一支燃烧后剩下的一小段。

【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 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其他物质呢?

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有无损坏。(巡视,各小组学生检查用品)

 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每组学生观察分发给各个小组的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闻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看其是否沉入水底。 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小结】燃烧前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学生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现象。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的玻璃杯(或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杯壁出现的现象;取下玻璃杯(或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1)蜡烛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梗与火焰的外焰处接触最先炭化变黑。(2)玻璃杯(或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小结】(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2)火柴梗与火焰的外焰处接触最先炭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3)干冷玻璃杯(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4)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后

【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小结】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结论】 石蜡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讨论】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填写实验报告。

【总结】填写实验报告。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