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1.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和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3.激发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
难点: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或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应用十分广泛,诸如纳米材料、微电子、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我们使用的手机厚度越来越薄,功能却日渐强大,这里就少不了纳米技术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一)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对应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投影】1.变化类型:①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在蒸发前后不变;②过氧化氢分解是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分解为氧分子和水分子。
2.变化原理:①水的蒸发:液态水→气态水(宏观)、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微观);②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水。
3.结论:①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②化学变化中,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也随之改变。
【归纳总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什么变化?
【投影】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注意】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②“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讨论】怎样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归纳总结】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分子还可以再分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第60页相关内容讨论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