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3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引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2【活动】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扩散的原因
活动3【讲授】教师总结
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活动4【活动】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所看现象并思考原因
活动5【活动】学生猜想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活动6【讲授】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