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25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章节: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3.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4.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5.进一步建立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组成物质、粒子构成物质的认识。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我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食盐,如图是“加碘精制盐”,这里的“碘”指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元素

【展示】 介绍几种原子

碳原子质子数6 中子数8(质子数6 中子数7)碳元素

氧原子质子数8 中子数10(质子数8 中子数9)氧元素

我们把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原子叫做碳元素,而质子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叫做氧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 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

【归纳】 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例: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等等。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

【图片展示】

【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在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可谐音记作“氧探亲”。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提问】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

【回答】都是指元素。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4.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