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阅读(112)

    1.电子自旋(1)定义:电子除空间运动状态外,还有一种状态叫做自旋。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2)两种取向及表示方法:电子自旋在空间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常用方向相反的箭头“↑”和“↓”表示

  •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阅读(70)

    1.电子云(1)概率密度:用P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表示该处的体积,则称为概率密度,用ρ表示。(2)电子云: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换句话说,电子云是

  •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阅读(102)

    1.构造原理(1)内容: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2)构造原理示意图:图中用小圆圈表示一个能级,每一行对应一个能层,箭头引导的曲线显示递增电子

  • 原子光谱

    阅读(121)

    (1)定义: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2)形成原因:(3)分类及其特征:吸收光谱:明亮背景的暗色谱线发射光谱:

  • 基态与激发态

    阅读(115)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3)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特别提醒】①电子的跃迁是物理变化(未发

  • 能层与能级

    阅读(62)

    1.能层(相当于必修中的电子层)(1)定义: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2)电子的能层由内向外排序,其序号、符号以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及能层的能量与能层离原子核距离的关系:即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

    阅读(103)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2.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3.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4.1920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提出了构造原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