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山伤害事件调查
——硫和二氧化硫 教学设计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 寇辉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硫、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材首先根据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利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从化学变化的视角考虑硫单质能否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发生反应,使学生掌握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硫的化合物(包括SO2、H2SO4)的化学性质。教材以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综合认识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结合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基于证据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接下来,设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对构成物质的离子进行检验,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设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提升学生“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
1.硫和二氧化硫;
2.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本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应用物质类别和化合价分析物质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素养目标
1.通过对SO2的作案动机分析,巩固从化合价、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
2.通过寻找SO2伤害事件的证据,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3.通过模拟SO2的作案过程,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4.通过有趣的探案活动,提升基于思维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转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
难点:验证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创设情境:伊真火山(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找出嫌疑人;再通过对二氧化硫的作案动机分析,构建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视角分析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的变化过程,认识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特点及二氧化硫、亚硫酸的还原性,找出二氧化硫形成酸性火山湖水的转化路径;接着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漂白性,发现二氧化硫的用途,培养辩证的认识物质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找出帮助二氧化硫减少对硫磺矿工伤害及戴罪立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