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高考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什么?

    阅读(81)

    新高考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高考的“必备知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科学构建高 考评价体系。高考的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回 答了

  • 2025高考化学猜想之化学前沿科研突破全景解析

    阅读(107)

    一、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通过掺入5%的稀土元素钪,成功研发出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该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的产氢效率比传统二氧化钛高出15倍,光生电荷分离

  • 有机化学中,羟基能不能直接作为离去基团离去?

    阅读(90)

    酸性条件下,羟基在允许 E1 消除的底物中可以作为离去基团,过程中羟基可以先接受一个质子(H⁺)形成R-OH₂⁺,碱性大大降低,离去能力增强,以水的形式离开;但羟基永远不会出现在E2消除,即碱性下作为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五本教材60处关键内容变化梳理汇总

    阅读(86)

    化学必修第一册 1.讲电解质不一定要讲非电解质。 教材中不再给出“非电解质”的概念,《化学名词手册》中也没有“非电解质”概念。这就避免了长期以来我们给混合物和单质放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再印改变之处敬告全国读者,附2023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下载!

    阅读(87)

    pdf文件下载请访问 https://www.123huaxue.com/hx/2023/7309.html2019年6月第1版(即新教材),版次为2019年,从第1次印刷(2019年6月,以下简称“

  • 退烧用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

    阅读(7)

    在常用退烧药中,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个OTC类药品。可是,二者由于分子结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该如何正确选择充分发挥药效呢?一、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同一类退热药

  • 各种元素电负性表

    阅读(170)

    各种元素电负性表

  • 【学案】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综合大题中气体体积、固体质量的测定》

    阅读(89)

    综合大题中气体体积、固体质量的测定1.气体体积的测量(1)量气装置的改进(2)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①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②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同时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

  • 什么是醇析?

    阅读(106)

    醇析就是通过加入酒精(乙醇或甲醇等醇类物质),让溶液中原本溶解的某些物质沉淀出来的过程。它和盐析(比如用大量食盐让蛋白质析出)类似,但用的是醇类。为什么醇析能起作用呢?改变溶解环境:比如DNA或蛋白质

  • 为什么铁先失去4s的电子,而不是3d的电子?

    阅读(108)

    鲍林的能级图只是个近似的能级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电子的填充过程。但电子填充后轨道能级会发生改变,电子的失去过程必须用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来解释。 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在没有考虑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影

  • 基态与激发态,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解读

    阅读(69)

    基态和激发态什么是光谱?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或释放(激发态→基态)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

  • 3d、4s轨道的能量谁更高?

    阅读(86)

    多电子原子中,在考虑某个电子时,可以把其他电子对其排斥作用看作削弱了原子核对它的吸引作用,这种由于其他电子的排斥而使原子核对某个电子吸引作用的减弱称为屏蔽效应。电子层数越小的电子在离原子核越近的地方出

  • 原子最外层、次外层及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的解释

    阅读(116)

    1.依据构造原理中的排布顺序,其实质是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可由公式得出ns<(n-2)f<(n-1)d

  • 通俗讲义:核外电子的运动与排布

    阅读(72)

    一.“轨迹”与“机会”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轨迹”。比如2009年7月22日在上海观察日全食,上午8点23分24秒初亏,11点01分36秒复圆,这都是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轨迹事先

  • 苯的取代反应取代基定位规则

    阅读(53)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是由许多实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则,基本内容如下:(1)苯环上新导入的取代基所占的位置决定于原有取代基的性质。(2)可以把常见的取代基分为两类:第一类叫邻、对位定位基。这类取

  • 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化学世界之最

    阅读(75)

    化学界缤纷万千,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事物,例如,化学世界里有着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世界上最甜的物质、最高的温度、数量最少的物质……身为化学党的你,这些世界之最你都了解吗?1.最大的科学仪器最大的科学仪

  • 有机化合物命名全面解读

    阅读(92)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实际工作中、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 在XRD(X射线衍射图)中,峰强比是什么意思?

    阅读(10)

    XRD衍射峰是物质各个晶体衍射面对X射线的散射,峰强度反映晶体各个衍射面的晶面情况,强度越高,则沿该衍射面的结晶性越好。所以峰强比实质是反映晶体沿各个方向(如100、010、001)生长情况。体现的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 2024高考必考!“新质生产力”与高考化学!

    阅读(10)

    刚刚闭幕的“两会”上,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对高考,对志愿填报,对大学专业又有什么影响呢?01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

  • 【疑难解析】“无能垒”基元反应图像真题解读

    阅读(12)

    一直以来高中老师根据能垒图判断基元反应,通常都是中间产物1(IM1)--过渡态(TS)--中间产物2(IM2)才算一个基元反应,而且吸附、脱附过程(无论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都不算基元反应。但实际上大学里的很多基元反应处理跟中学老师的理解并不一样。比如按照中学老师的理解,过渡态能量要高于初始中间产物,也就是一个“上坡+下坡”才算一个基元反应。比如请看下图: 《2023年湖北省高考化学真题》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