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性碳原子的概念

    阅读(10)

    手性碳原子的概念是指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它具有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的取代基固定在它的四个化学键上,从而使得这个碳原子的立体构型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使得这个碳原子有左右两种不同的空间取向,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因此被称为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的存在会导致这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左右两种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分别称为对映异构体。手性碳原子的存在导致了手性分子的产生,这些分子在空间中的构型是镜像对

  • 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

    阅读(3)

    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知识点细目表

  • 干货 新版核磁溶剂化学位移

    阅读(9)

    新版核磁溶剂化学位移表包含了48种工业上优选溶剂在6种常用的氘代溶剂(CDCl3,丙酮-d6,DMSO-d6,乙腈-d3,甲醇-d4和D2O)中的1H和13C-NMR化学位移,该表将有助于NMR光谱中的杂质识别。1H NMR溶剂化学位移13C NMR溶剂化学位

  • 赶紧收藏 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

    阅读(2)

    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史上最全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特征

  • 三硝基甲苯又名TNT,结构及性质简介

    阅读(107)

    三硝基甲苯,又名TNT,密度:1.654g/cm3熔点:80.9℃沸点:240℃(爆炸)氧平衡:-74.0%蒸气压:0.046mmHg(82℃)溶解度:难溶于水、乙醇、乙醚,易溶于氯仿、苯、甲苯、丙酮爆炸方程式:1863年由TJ·威尔伯兰德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发明,但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一直被认为是由诺贝尔所发明,造成了很大的误解。三硝基甲苯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

  • 化学资讯-肥皂的历史

    阅读(7)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夭也离不了肥皂。洗脸用香皂:洗澡用药皂;洗衣服用洗衣皂。脸要天天洗。衣服也要勤洗勤换。衣服穿久了,由于尘土、油污和汗水的沾污,会散发出酸臭味。带有油污的衣服是滋生病菌的温床。脏东西还会腐蚀、毁坏织物的纤维,只有经常洗涤才能使衣服延年益寿。 古时候,人们在河边青石板上,将衣服折叠好,反复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衣服上的污垢。这样洗衣服,既费力,效果又不好。后来有人发现有一

  • 一种新型的赛课形式——说播课

    阅读(10)

    评优课新形势——“说播课”一、什么是说播课 “说播课”,是近年来在大型赛课活动中采用的形式。 “说”即“说课”,“播”即播放你这节课课堂实录,二者有效融合。“说播课”指说课和播放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以说课为主,播放视频为辅。 “说播课”与“说课”最大不同点:说课可能是你上过的一节课,也可能是一节没有上过的课。而说播课只能是把你上过的一节课再现给评委,而不可能是未上过的课。即“说播

  • 中学化学实验中水的妙用

    阅读(9)

    一、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白磷、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二、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纤维素的水解需用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

  • 实验室中常见的易燃性物质

    阅读(6)

    可燃物的危险性,大致可根据其燃点加以判断。燃点越低,危险性就越大。但是,即使燃点较高的物质,当加热到其燃点以上的温度时,也是危险的。据报道,由此种情况发生的事故特别多。因此,必须加以注意。所谓燃点,即在液面上,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构成能着火的蒸气浓度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的燃点。而所谓着火点(着火温度),系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而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其

  • 浓盐酸的浓度是多少?

    阅读(55)

    盐酸的浓度如下分类:程度 密度(克/立方厘米)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mol/l)饱和 1.30 45% 16mol/l浓盐酸1.1938% 12mol/l稀盐酸 1.10 20% 6mol/l稀盐酸1.03 7% 2mol/l

  • 红烧肉中的著名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

    阅读(18)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播出“我们恨化学”商业广告?,引起巨大舆论风波,尤其是广大化学工作者无不为之愤慨。11月24日,中国化学会专门向央视发出公函,要求就播出不当广告予以致歉并弥补对化学形象造成的损失。此事在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引起强烈共鸣,化学家们也更加意识到化学科普任重道远,每一位化学工作者都身负宣传普及化学知识,树立化学积极美好形象的重任。作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

  • 《快乐分子多巴胺》开心的分子多巴胺

    阅读(12)

    多巴胺是由大脑前额皮质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也许它的名字你并不熟悉,对它的分子式更加陌生,但你对它的感觉必然是非常熟悉。它能给人带来渴望、兴奋和期待这类美好的感受。人生的大量行为都受多巴胺的指挥。今天我们来讲讲快乐因子——多巴胺。 △ 《多巴胺》 来自瑞典的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教授首先发现了多巴胺,卡尔森出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1941年,卡尔森也进入隆德大学学习医学。1944年,他参与了检查被释放

  • 科普| 看完这篇,绽放魅力的化妆品与重金属的关系就明白了

    阅读(8)

    每到3.15来临之际,总能看到许多女性朋友们钟爱的化妆品榜上有名,而上榜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例如汞、砷、铅和镉等。同时在媒体大肆宣扬下,各种化妆品被检测出重金属的新闻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以至于现在很多女性朋友们谈重金属色变,更有甚者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恨不得将其赶尽杀绝。 那么化妆品中的重金属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十恶不赦吗?为什么要在化妆品中添加这些“

  • 各种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阅读(35)

    识别各种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根据燃烧时的现象不同和燃烧后产物形态及烟、烟灰、味和燃烧后灰烬的性能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哪种纤维。棉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烧出灰保持原形,手触灰即散碎。麻:燃烧快,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燃烧时仍保持原来线形,有烧枯草的气味,灰烬少,呈浅灰色。羊毛:近火即卷缩,烧时臭味与烧毛发同,灰缩成黑色易碎的颗粒。丝:现象与毛相似。但烧前丝线长而细,有光泽,与毛区别

  • 什么是钢化玻璃和化学钢化玻璃?

    阅读(6)

    什么是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改善了玻璃抗拉强度。钢化玻璃的主要优点有两条,第一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使用安全是钢化玻璃第二个主要优点,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

  • 分子结构规律——最大对称原理

    阅读(16)

    化合物中的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之间总是尽可能最大角度地对称分布,因为共用电子之间的角度越大,对称性越高,它们之间的同性排斥力就必然越小,这样分子就必然越稳定。这个规律不妨叫做最大对称原理。只有当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或共价键)相同时,它们才可能最大角度地对称分布。而凡是具有这种最大角度对称分布的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相反转来,凡是化合物的非极性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或共价键)都具有这种“最

  • 肥皂的盐析与胶体有关吗?

    阅读(10)

    盐析:指的是一类亲液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以及肥皂水,合成洗涤剂的溶液和一些小分子溶液(如乙酸乙酯),当加入某些无机盐时,使分散质的溶解度降低而结晶析出的过程,该过程具有可逆性。当加水后,分散质又可溶解形成溶液。胶体的凝聚: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如加入电解质)破坏了胶粒的结构,从而破坏了胶体的稳定因素,使胶体凝聚。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因此,过程是否可逆,这是盐析与胶体的凝聚的重要区别。故肥皂的盐

  • 几个比较重要的化学历史问题

    阅读(24)

    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2.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代初用于生产,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5.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

  • 化学发展简史

    阅读(2)

    一、化学的前奏1.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利用  在几百万年以前,人类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靠狩猎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至少在距今 50 万年以前,可以 找到人类用火的证据,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经火 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后人类增进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发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后来,人们又学会了摩擦生火和钻

  • 化学史上12个著名的偶然发现

    阅读(10)

    1.石蕊指示剂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着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刚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香,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小心翼翼地摘下几朵玫瑰花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大滴盐酸飞溅到玫瑰花上,波义耳舍不得扔掉花,他决定用水为花冲洗。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