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以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
在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学习还原反应时一定会提到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有机化学发展至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化学反应被发现。其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被冠以人名,以纪念首次发现或是对该反应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也是给予化学家们最崇高的嘉奖和荣誉。迄今为止,大概已有上千个人名反应被报道,但为人们所熟知和使用的有300个左右。其中,
-
三氧化硫(SO3)的结构式是什么样子的啊
SO₃的结构式如下所示。SO₃结构式的成键方式如下。1、SO₃分子的平面结构中,S是sp²杂化。2、在竖直方向上的p轨道中有一对电子对,在形成的杂化轨道中有一对成对电子对和2个成单电子,有2个氧原子分别与其形成σ键。3、2个氧原子竖直方向上p轨道各有1个电子,一个氧原子与杂化轨道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其竖直方向上有2个电子。这样,在4个原子的竖直方向的电子共同形成一套四中心六电子大π键,这套大π键
-
化学反应利用氮气与氩气保护的不同之处
介绍:氮气与氩气都是惰性气体!只是氮气没氩气惰,看看他们的性质吧:氮气:物理性质: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DM-3,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氮气在水里溶解度很小,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只溶解0.02体积的氮气。它是个难于液化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28
-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答】1、高中阶段,如不注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果可逆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反应掉的水分子或生成的水分子与水分子总数相比较微不足道,则水的浓度可以视为常数,并入平衡常数中,不必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2、水为气相或者在非水溶剂中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会将水写入平衡表达式。例如:
-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H2O”什么时候可以写入表达式中?【答】1、高中阶段,如不注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果可逆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反应掉的水分子或生成的水分子与水分子总数相比较微不足道,则水的浓度可以视为常数,并入平衡常数中,不必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例如:2、水为气相或者在非水溶剂中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会将水写入平衡表达式。例如:
-
臭氧是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吗?
Ⅰ和Ⅱ为路易斯结构式;Ⅲ标出了总电子数;Ⅳ表明了3个平行p轨道;Ⅴ为大π键的结构式。中心氧原子的杂化类型:sp2杂化 ;成键类型:2个σ键,1个离域大π键; 立体构型:V形。键长:127.8 pm(该键长正好介于氧原子间的单键键长148 pm与双 键键长112 pm之间);键角:117°;氧氧键的离子性:8.3%;电荷分布:中心氧原子为+0.166,两侧氧原子为-0.083。因此,O3的正负电荷中
-
臭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现代科学方法已经证实,臭氧分子(O3)是1个极性分子,那么其中的2个共价键当然是极性键,如果1个分子内的所有化学键均无极性,分子是不会显示极性的,因为分子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实际上是分子内各键极性的矢量和。有人在研究极性键、非极性键概念时,简单地给出这样的判断依据“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键为非极性键”,这种以偏概全的总结是不合理的。首先从臭氧分子来看:现代科学实验已经表明,O3分子具有V型结构(图2
-
化学资讯-铱金笔上的铱
铱,元素周期表第77号元素。 铱是与锇一同于1803年被英国化学家史密森·特南特从铂的不溶杂质中被发现的。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并使用铂金了,当人们把铂放在王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中时,每次都留下了少量深色的不溶残留物。很多科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其中有科学家认为是石墨,大家都因为残留物的量太少而没有进行下一步实验。正好特南特参与了一个铂矿的开发研究,得到了大量这样的残留物,最终从这些残留物中
-
化学资讯《铊——最毒金属》
铊,元素周期表第81号元素。 铊,多音字,作为元素,读“它”;也可以读“砣”,秤砣的意思。元素铊是被意外发现的元素之一。1861年前,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共同发现了光谱分析法。通过光谱分析,本生成功的找到了金属元素铷和铯。这一事件在化学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纷纷加入到用光谱分析法寻找新元素的队伍中来。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和法国化学家克洛德·拉米就是其中的两位幸运儿
-
化学资讯-氡——能预测地震的元素
氡,元素周期表第86号元素。 氡,稀有气体,也称惰性气体之一。1899年,居里夫人记录了由镭产生的“感生放射性”;同年,卢瑟福在研究钍的放射性时,发现了这种“放射气”,当时它叫钍射气,主要成分是氡-220;1900年,另一位科学家在镭制品中发现了镭射气,其主要成分是氡-222;1902年,第三位科学家在锕化合物中找到了锕射气,氡-219……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三种不同的元素,甚至为它们取了一套
-
化学资讯-氡——能预测地震的元素
氡,元素周期表第86号元素。 氡,稀有气体,也称惰性气体之一。1899年,居里夫人记录了由镭产生的“感生放射性”;同年,卢瑟福在研究钍的放射性时,发现了这种“放射气”,当时它叫钍射气,主要成分是氡-220;1900年,另一位科学家在镭制品中发现了镭射气,其主要成分是氡-222;1902年,第三位科学家在锕化合物中找到了锕射气,氡-219……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三种不同的元素,甚至为它们取了一套
-
化学小知识——原电池与电解池
化学小知识——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电池:电池能自发地在两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此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池:两个电极间并联一个有一定电压的外加电源,则将有电流从外加电源流入电池,迫使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原电池的正极电势高,发生还原反应,这里的正极也称为阴极;负极电势低,发生氧化反应,这里的负极也称为阳极。💎电解池的阳极接外加电源正极,电势高,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接外加电
-
化学小知识—有关分子间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取向力极性分子本身存在的偶极,称为固有偶极或永久偶极。气态时,极性分子在空间中无规则地运动着,其偶极的排列也是没有规律的。凝聚状态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的排列受到周围其他分子排列的影响,在空间中存在一定的取向限制【如图(a)】所示。这种由于极性分子固有偶极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取向力。❗️取向为只存在于极性分
-
古代人们利用工艺化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果
古人观察、利用和研究化学变化首先是从对化学工艺的发展利用开始的。陶瓷化学大约170万年前,中国各地区的先民通过击石取火、钻木取火得到火种,慢慢学会了用火,并逐步了解了火的习性。由于偶然中发现火可使黏土发生烧结使之成为坚硬的陶块,导致了制陶工艺的诞生。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他们摸索到烧陶的技术,制作出原始陶器。由低级到高级,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距今约5000年前)到东汉时期先后发展出了彩绘红陶、蛋
-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
实验操作的描述,应准确、详尽。对于实验药品,清楚表述出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对于实验仪器,讲清名称,并要求正确使用;对于实验操作,应详细具体又语言精练;对于实验现象,从“海陆空”三个角度(气体的产生、液体颜色的变化、固体的溶解等)描述变化,颜色要正确表达;对于实验结论,准确描述,并回扣实验目的。(1)pH试纸的使用撕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
-
新高考模式应该如何选科?老师给出6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等级!
高考是人生当中一个极短的片段,但同时它也是最重要的时刻,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虽然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它却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按照每年的高考形式,同学们都会有文理科之分,除了语、数、外是三本基础课程之外,文科分为政、史、地;理科分为物、化、生,每位同学的选择都有所不同,有些同学觉得文科未来的发展不好,而有些同学则认为理科比较难学。 新高考模式应该如何选科? 但是
-
有机化学界最恐怖的三种化合物,你知道吗?
细数最让人闻风丧胆的三种化合物:三氟化氯、叠氮化碳、硫化丙酮。其中,三氟化氯让纳粹见了都掉头跑。。01 三氟化氯(ClF3)真正可怕到了传说级的东西,你是不会轻易看到的——因为所有人都不想碰它。二战时德国就曾试图把它搞成燃烧武器,而美国人也测试过用它来做火箭燃料。当然这些尝试全都没有成功:这货燃烧起来当然是足够给劲了,但它烧得也太不分场合了,还没发射出去自己人先挂了,连纳粹都受不了……三氟化氯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