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塑料 合成纤维》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高分子材料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3 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塑料、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明塑料、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列举重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说明它们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塑料、合成纤维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成就,也是高分子化合物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塑料、合成纤维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不.仅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完高分子基本合成方法和结构特点之后,从身边的常见物质人手。充分利用广泛的生活事例,将会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生动,可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策略侧重于使学生了解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分类及主要用途;帮助学生了解塑料、合成纤维中典型代表物的有关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结构、性能特点;通过活动课或探究性学习介绍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爱护自然,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具备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良好基础。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需要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评价目标】
1.通过生活中实际见到的有机物,认识塑料、合成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2.能说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不通用图;
3.了解酚醛树脂的制备和结构特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线性结构和体型结构的不同特点
难点:塑料、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酚醛树脂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类比推理法、实验演示法
七、教学思路
1. 通过长征5号中的国旗材料,引出第一个主题高分子材料。
2. 通过生活中多彩的塑料制品,引出塑料的成分,分类,性质。
3. 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高压法聚乙烯和低压聚乙烯的不同性能。
4. 通过手机数据线,了解高分子材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5. 观看视频,了解聚氯乙烯薄膜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6. 酚醛树脂的制备视频,掌握不同溶液环境,制备的酚醛树脂结构不同。
7. 观看图片,了解酚醛树脂的应用
8. 通过观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纤维物质,了解掌握纤维的分类、性能
9. 课堂中穿插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