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教案+学案+作业】优质课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氨基酸、蛋白质、酶》

章节:选必3-4-2蛋白质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蛋白质》教学设计

设计者: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 叶志

一、课标解读

《蛋白质》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中二级标题“生物大分子”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内容要求】

(1)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业要求】

(1)能辨识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能说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判断氨基酸的缩合产物、多肽的水解产物;

(2)能分析说明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首先基于宏观视角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再基于化学键视角来认识肽键和多肽的形成过程,进而显化蛋白质的水解以及形成过程,进一步深化研究复杂有机物大分子结构的学习方法,结合近现代我国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方面的相关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本节内容注重凸显“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

教材通过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引入课题后,首先介绍形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氨基酸。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羧酸、胺和酰胺,教材在分析氨基酸的分类和结构特征后,给出几种简单必需氨基酸的结构简式,让学生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氨基酸可能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基于官能团来认识具有多个官能团的复杂有机化合物。氨基酸的两性体现的是羧酸和胺的性质,学生不难理解。成肽反应实际上是氨基酸之间的缩合反应,其反应形式可以用酯化反应进行类比。通过成肽反应形成的多肽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更高级结构及相关性质和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的结构十分复杂,教材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介绍,并辅以各级结构的示意图进行说明。这样的内容安排,就为教材接下来介绍蛋白质的性质时,让学生从哪一级结构发生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蛋白质的性质与用途。

教材中的科学史话“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蛋白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教材图4-14给出了真实的科研论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研成果的呈现形式,并通过其中的署名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拉近了学生与科技前沿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1)学生在高中生物课中学习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

(2)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氢键”的内容;

(3)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中“脱水”与“水解”的内容。

【困难障碍】

(1)概念较多(“肽键”、“盐析”、“变性”等);

(2)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断键与成键思维还未形成。

四、 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结构分析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知道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能判断氨基酸的缩合产物和多肽的水解产物,从分子水平上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一步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2)认识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辨识蛋白质中的肽键,能说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能分析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3)认识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认识人工合成多肽和蛋白质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评价目标】

(1)通过让学生归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的概括水平;

(2)通过对多肽形成过程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大分子物质形成过程的认识思路水平(微观层次);

(3)通过介绍近代我国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方面的研究成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社会价值层面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链(围绕着“结构”进行一系列问题驱动);

(2)类比推理;

(3)理论模型(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四级结构)。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