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案】高中化学"双减"作业新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探究
实践活动——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探究
实践活动——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探究
一、活动目标
1.说明果酒的制作原理,知道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
2.学会设计制作果酒的方案和装置
3.通过自主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活动背景
在生活中我们能享受的很多美味的食物要归功于发酵这个了不起的技术。最常见的莫过于馒头了,蒸馒头时通常都会先把揉好的面团放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发面,实际就是一种传统的发酵过程。另外像国外传进来的面包不过是添加了各种佐料的烤馒头而已。
据资料介绍,我们国家在黄帝时代就已开始酿酒了,之后在各种文献甚至医书中都有对酒的介绍。酒不仅可以作为人们宴会时助兴之用,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功能,果酒在酿造过程中,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被很好地保存,大大提高了原果液的营养价值,酿酒过程中涉及了葡萄糖的分解,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葡萄糖)→2CO2+2C2H5OH(乙醇)。
三、活动形式
每组4人,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四、实验过程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使用的水果刀和案板都可以使用高温水煮消毒;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 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 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结论:说明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有乙醇。
六、问题思考
1.挑选水果的的时候,要选优质果实,不要选那些开裂、腐烂或是发霉的果实。查资料了解为什么______。
2.查阅资料了解想要制作果酒需要怎么来挑选水果呢______?
六、展示、评价成果
1、通过果酒的制作,总结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并设计实验验证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为乙醇
2、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霉变等果实带有霉菌,用于发酵酿酒,会导致水果酒里带有霉菌毒素,像等霉菌毒素是致癌的,此外,这类霉变水果发酵,会产生更多甲醇,甲醇也是人体有害的物质
2.家庭自酿果酒时应选择汁水丰富、含糖量高的水果,且水果优质无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