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2024·常州期末)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碘化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否存在限度(×)
(2) (2024·如东中学)探究反应Fe2++Ag+Fe3++Ag存在限度:将0.1 mol/L AgNO3溶液与0.21 mol/L Fe(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出两份混合液分别滴加KSCN溶液和K3[Fe(CN)6]溶液(×)
(3) (2024·南通三模)已知反应:2SO2(g)+O2(g)V2O5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v逆(SO3)=2v正(O2) (√)
(4) 4NH3(g)+5O2(g)4NO(g)+6H2O(g),断裂1 mol N—H的同时形成1 mol H—O,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5) (2020·江苏卷)反应SiCl4(g)+2H2(g)高温(=====)Si(s)+4HCl(g)可用于纯硅的制备。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SiCl4·c2H2(c4HCl)(√)
(6) (2024·南通三模)反应2SO2(g)+O2(g)V2O52SO3(g),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7) 2SO2(g)+O2(g)2SO3(g),使用优质催化剂,平衡时体系中()()()c2SO2·cO2(c2SO3)的值增大(×)
(8) (2018·江苏卷)右图是CO(g)+H2O(g)CO2(g)+H2(g)
可逆反应的概念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1. 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平衡的建立过程如图所示:
(1) 反应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v正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v逆=0。
(2) 反应过程: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v正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增大。
(3) 达到平衡:v正=v逆≠0,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 平衡特点
(1)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 等:v正=v逆≠0。
(4) 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 变: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可能改变,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4. 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v正=v逆,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1) v正=v逆
(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或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等保持不变的状态,也是平衡状态。
典 题 悟 法
(2024·苏锡常镇二模) Haber-Bosch法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工业上将原料以n(N2)∶n(H2)=1∶2.8投入合成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从合成塔排出的气体中,
n(N2)∶n(H2)>1∶2.8
B. 当3v正(H2)=2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焓变
D.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解析】 将原料以n(N2)∶n(H2)=1∶2.8投入合成塔,参与反应的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消耗比小于投料比,故排出的气体中,n(N2)∶n(H2)>1∶2.8,A正确;当2v正(H2)=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使用高效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C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