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2021-2025)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0 电解质溶液曲线分析教师版word文档可编辑

分类:高考真题汇编 日期: 适用省份:通用版

123化学网

1.(2025·云南卷)甲醛法测定的反应原理为。取含的废水浓缩至原体积的后,移取20.00mL,加入足量甲醛反应后,用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1,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与pH关系如图2[比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水中的含量为

B.c点:

C.a点:

D.的平衡常数

【答案】D

【详解】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当加入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时到达滴定终点,由关系式~[]~4可知,由于待测液的体积和标准溶液的体积相同,因此,浓缩后的20.00mL溶液中,则原废水中,因此,废水中的含量为,A错误;

B.c 点加入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过量,且只过量了,由电荷守恒可知, ,浓缩后的废水中的浓度是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4倍,和均不参与离子反应,可以估算c点,,B错误;

C.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类比可知在溶液中与水作用发生电离而使溶液显碱性;a 点为半滴定点,由其纵坐标可知溶液显酸性,说明的水解作用强于的电离作用,可知溶液中相关粒子的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错误;

D.由图1和图2可知,当时,占比较高,,则由氮守恒可知,,两种粒子的浓度之比等于其分布分数之比,则的平衡常数 ,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2024·湖南卷)常温下,向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

B.M点:

C.当时,

D.N点:

【答案】D

【分析】结合起点和终点,向溶液中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发生浓度改变的微粒是和,当,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可知随着甲酸的加入,被消耗,逐渐下降,即经过M点在下降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经过M点、N点的在上升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

【解析】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仍剩余有未反应的甲酸,对水的电离是抑制的,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此时仅存在HCOONa的水解,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A正确;

B.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M点为交点可知,联合可得,故B正确;

C.当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物料守恒,联合可得,故C正确;

D.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甲酸根发生水解,因此及观察图中N点可知,,根据,可知,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23化学网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