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了解1—18号元素中(稀有元素、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养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新设计
3学情分析
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的形成过程及离子是过程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离子的形成。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并且知道不同种类的原子中的电子数也不一样。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呢?
活动2【讲授】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投影展示:1-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组讨论: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是否达到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