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类器物中可以看出,蛇在中华文化中体现了多重象征意义。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的是
【答案】C
【解析】A.“滇王之印”金印的材料为金属,故不选A;
B.彩色蛇皮纹锦主要材料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B;
C.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是陶瓷制品,属于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故选C;
D.商青铜蛇,主要材料为合金,故不选D;
选C。
2.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A. 芒硝——Na2CO3•10H2O B. 熟石膏——2CaSO4•H2O
C. 胆矾——CuSO4•5H2O D. 铁红——Fe2O3
【答案】A
【解析】A.芒硝是Na2SO4•10H2O,故A错误;
B.熟石膏是2CaSO4•H2O,故B正确;
C.胆矾是CuSO4•5H2O,故C正确;
D.Fe2O3俗名铁红,故D正确;
选A。
3.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是
A. 甲烷的分解温度高于硅烷
B. 碳与H2化合比硅与H2化合更容易
C. 高温下,焦炭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置换出硅
D.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答案】C
【解析】A.甲烷比硅烷稳定,甲烷的分解温度高于硅烷,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A正确;
B.碳与H2化合比硅与H2化合更容易,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正确;
C.高温下,焦炭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置换出硅,说明碳的还原性强于硅,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C错误;
D.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碳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