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于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
(2)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内容分析】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教材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定义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以CuO 与H2、Na与Cl2的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关系,同时介绍了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随后,教材安排了"思考与讨论",以汽车尾气系统的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例,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视角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节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理论性强。在呈现方式上,教材一方面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即"得氧、失氧→元素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从宏观视角(元素)到微观视角(电子),由表及里,环环相扣,逐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引导学生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练习回顾】
Fe2O3+2AlAl2O3+2Fe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在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而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________反应,Al发生了________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和反应类型的关系。并引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1)基本步骤: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
(2)注意事项: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②双线桥上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③反应中转移电子数=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
(3)巧记口诀:先标化合价,再看价变化;起止同元素,桥上标变化。
【学习难点】“得”“失”电子数目判断
以Fe2O3+2AlAl2O3+2Fe为例
【设计意图】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难点,也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比如在NA题中或是在电化学中的考查),所以必须要掌握好。
【小结】电子转移数=“得”或“失”电子数
=变价的原子数×单个变价原子得(失)电子数
【学生活动】用双线桥法分析下列方程式电子转移情况
例1: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例2:
例3:
【设计意图】上面三个例子代表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类型,例1是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例2为歧化反应,例3为归中反应,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突破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等关系。
2、单线桥法
表示反应过程中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1)基本步骤:标价态→连双线→注得失
(2)注意事项:要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不需要标明“得到”或“失去”
【评价任务一】
练习: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正误判断
【学习任务二】氧化剂、还原剂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或电子对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或电子对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设计意图】以上述两个熟悉的反应为例,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两个角度阐述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什么剂具有什么性?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性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且物质得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性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且物质失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
【思考与交流】
1、分析下列反应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情况,并指出在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还原剂?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