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认识原子结构,理解构成原子微粒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知道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涵义及其关系,了解常见核素的应用。
4.了解周期和族的编排原则,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考点一 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
原子 (可忽略不计)(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
【温馨提示】原子核的构成一定有质子,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2.微粒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呈电中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带正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3)阴离子带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3.质量数
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则有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符号Z(A)X表示,X用元素符号表示,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1)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