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酸性和腐蚀性或毒性是密切相关的。
虽然基于这种认知能解决很多情况下的问题,但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卤素组成的质子酸中,酸性大小排序明明是:HF 但酸性最弱的氢氟酸却为人谈之色变;0.1%浓度即可造成皮肤灼伤。5%氢氟酸接触手指未及时处理,导致指骨溶解需截肢。

所以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和氢氟酸在水中电离出来的东西有关,虽然氢氟酸电离度低,是弱酸,但毒性主要与电离出的F-密切相关,而非H+的浓度。
氟离子在生物体内具有超高的渗透性和置换性,如果做过TBAF脱保护基的同学肯定有点心得,没有断不了的化学键,自己不强大,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氟离子本身具有显著毒性,尤其以氢氟酸形式存在时危害最大。其毒性源于钙螯合作用、组织渗透性及酸性腐蚀的协同效应。
在人体内:
①F- 与Ca2+结合会生成氟化钙(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迅速降低血中钙含量,同时造成血管堵塞(类似于血栓),走到脑子会脑梗脑溢血,走到心脏,引发心律不齐、心脏骤停,严重时可致死。还会和骨中的钙反应,腐蚀骨骼,导致骨膜坏死、骨密度下降。
②即使低浓度的F- 也能快速穿透皮肤,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坏死,初期可能无痛感(数小时后才出现剧痛),但伤害已深度扩散,愈合极难,甚至需截肢。
③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干扰神经系统,导致细胞缺氧,还可能引发肾毒性、全身结石等。
如皮肤不慎接触到,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使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涂抹,或浸泡于10%葡萄糖酸钙溶液。
其他器官接触,用类似方法处理,但关键要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