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湖南省2014年新宁会议-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岳阳)

章节:优质课件教案论文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湖南华容一中   夏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重点学习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了研究非金属单质极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大气污染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在学习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到当今的环境问题,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卤族、碳族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积累了对物质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  掌握研究非金属氧化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性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2.以“学案导学,互动合作”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3.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环境、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六、实验仪器

药品:品红溶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SO2气体

仪器:注射器(5mL)、青霉素瓶(收集SO2气体)、烧杯、洗瓶、塑料水槽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