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永州市一中学 李利波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 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围绕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雨的形成原因
二、学情、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① 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②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部分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