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上海南汇中学 赵冰凌说课《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章节:优质课件教案论文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一、教材分析

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化学原理,认识化学反应规律的前提和基础,离子反应作为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离子反应是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核心知识,是学习盐类水解和电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在综合应用方面,离子反应是物质制备、混合物分离、离子鉴别等问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诸如海水资源开发,废水处理、胃酸过多、泡沫式灭火器等方面都用到离子反应的知识。同时,对离子反应概念的深刻理解,也是学生深化微粒观的重要载体。

教材将离子反应内容编排于高中化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后,进一步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本质——离子反应。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离子反应条件的掌握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基本应用。由于学生已经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有所了解,所以此处学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可以在初中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加深。教材的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整体构建电解质溶液理论体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及反应条件;理解了离子的概念;知道了电离、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初步知晓了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并能理解和书写课本出现的几个离子方程式;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已理解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有关内容。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物质分类观并能据此研究常见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三、设计思路

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为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教师通过情景创设,以实验与多媒体技术为重要载体,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通过学生自己对具体实验事实的观察、推理、建构,达成从表象入手与思维联系,即帮助学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最终在分析、综合、归纳中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本质和离子反应的条件等,最终让学生从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建构起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溶液中具体离子发生的变化,建立起一种全新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视角;也为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做好铺垫,使学生迎刃而解掌握方法。

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借助熟悉的反应,以定性、半定量实验的呈现,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理解离子互换反应的实质,并结合高中所学,将离子互换发生的条件进行拓展加深。整节课以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扩展为主线展开设计教学环节。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印象深刻,本节课所选择的离子反应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概念,使其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最终达到深刻理解与综合运用的水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经历三个维度:一是宏观维度从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二是微观维度通过分析理解微观反应本质是两种原本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相结合,失去原来的自由并以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形式脱离原溶液体系,而其实质是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三是符号维度能运用化学符号写出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在中级认知水平上,学生能正确判断不同电解质溶于水后溶液中微粒种类、离子在溶液中的共存及相互作用,分析发生离子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在高级认知层面,能从微观层面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能把反应实质转化为离子方程式,间或把给定的离子方程式,转化为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实现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之间的思维转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子反应概念;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知晓离子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概念的联系。

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反应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初步形成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判断及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合作学习”等给定材料或实验的透彻的分析,提高分析、归纳、迁移、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离子反应的本质,认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体会到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感悟化学学习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并揭示其规律。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