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山西山西省实验中学 张曹俊教学设计《二氧化硫》

章节:优质课件教案论文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认识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山西省实验中学      张曹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是工业生产硫酸的重要原料之一;是漂白纸张、丝、草编织品的漂白剂;同时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本节课第一课时主要在同学们对二氧化硫有一定印象(即:印象二氧化硫)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从而达到兴利除弊的目的。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知识的重要性外,还涉及到一个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物质的双面性的认识问题。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2.通过实际应用、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归纳提升来学习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难点:分析酸雨形成的途径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式。

“对二氧化硫的印象(了解)——猜测酸雨形成的途径——实验验证(探究)——提炼二氧化硫的性质——兴利除弊(学以致用)” 

六、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了“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酸雨成因的探究为一条明线,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一条暗线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充分的认识二氧化硫的双面性。 

七、教学过程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