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宋喜明,来自于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一直思考三个问题。
1.化学是什么?
2.如何学化学?
3.怎样教化学?今天我的说课内容就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
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T.Seaborg)说过,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提倡,从自然走进化学,从社会走向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我选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四章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一、【课程资源开发】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 as curriculum researchers)”。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本着“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我将教材资源进行二次整合,本节课作为《选4》《选5》知识的拓展、延伸。将教材中的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活力加以激活。编排顺序置于《选修4》《选修5》之后,作为《选4》《选5》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根据学生认知需求把教材面向对象由原来的文科学生转变为理科学生。把原来教材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原来的科学普及转变为科学应用。这样既可以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教材功能价值的发挥,同时本节课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点,更能体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依靠化学方式可转化为资源,所以我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生产力。基于以上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垃圾资源化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会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知识迁移,等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环保的积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