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讲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复习目标】 1.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2.掌握溶液中的守恒关系与各组分的浓度大小比较。
1.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
(1)电离平衡
①电离过程是微弱的,如H2CO3溶液中:
c(H2CO3)>c(HC)>c(C)(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逐级减弱)。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在H2S溶液中H2S、HS-、S2-、H+的浓度大小关系是c(H2S)>c(H+)>c(HS-)>c(S2-)。
(2)水解平衡
①水解过程是微弱的。如Na2CO3溶液中:
c(C)>c(HC)>c(H2CO3)。
②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如在Na2CO3溶液中:C、HC、H2CO3的浓度大小关系应是c(C)>c(HC)>c(H2CO3)。
2.抓住3种守恒,建立粒子浓度的定量关系
(1)电荷守恒——注重溶液呈电中性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2)元素守恒——注重溶液中某元素的原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粒子可能发生变化,但变化前后其中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3)质子守恒——注重分子或离子得失H+数目不变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在质子(H+)的得失,但得到的质子数等于失去的质子数。
如Na2S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情况图示如下:
由图可得Na2S水溶液中质子守恒式可表示为
c(H3O+)+2c(H2S)+c(HS-)=c(OH-)或c(H+)+2c(H2S)+c(HS-)=c(OH-)。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元素守恒式推导得到。
粒子种类的判断
1.指出下列溶液中含有的所有粒子。
(1)NaHCO3溶液中: 。
(2)Na2CO3溶液中: 。
(3)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 。
(4)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任意量): 。
答案:(1)~(4)含有的粒子种类相同:均含有Na+、C、HC、OH-、H+和H2CO3、H2O
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2.常温下,0.1 mol·L-1 NH4Cl溶液。
(1)粒子种类: 。
(2)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
(3)元素守恒式: 。
答案:(1)Cl-、N、H+、OH-、NH3·H2O、H2O
(2)c(Cl-)>c(N)>c(H+)>c(OH-)
(3)c(Cl-)=c(N)+c(NH3·H2O)
3.常温下,比较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
(1)大小关系: 。
(2)元素守恒式: 。
(3)电荷守恒式: 。
(4)质子守恒式: 。
答案:(1)c(Na+)>c(HC)>c(OH-)>c(H+)>c(C)
(2)c(Na+)=c(HC)+c(C)+c(H2CO3)
(3)c(Na+)+c(H+)=c(HC)+2c(C)+c(OH-)
(4)c(OH-)+c(C)=c(H2CO3)+c(H+)
解析:NaHCO3Na++HC(完全电离),
HC+H2O⥫⥬H2CO3+OH-(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