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讲 用特殊点巧析电解质溶液图像
【复习目标】 1.能正确识别图像,能从图像中找到曲线指代、趋势、关键点。2.利用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图像中各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类型一 滴定曲线
巧抓“5点”,突破滴定曲线中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抓住滴定曲线中的5个关键点
室温下,以一元强碱MOH溶液滴定c mol·L-1的一元弱酸HA为例。
学生用书⬇第277页
1.室温下,将1.00 mol/L盐酸滴入20.00 mL 1.00 mol/L的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c(Cl-)>c(OH-)>c(H+)
B.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c(Cl-)>c(H+)=c(OH-)
C.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c(H+)=c(Cl-)+c(OH-)
D.d点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之后温度略有下降,原因是NH3·H2O电离
答案:D
解析:a点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显碱性,故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所以有c(N)>c(Cl-)>c(OH-)>c(H+),A正确;b点溶液显中性,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有c(N)=c(Cl-),且有c(N)=c(Cl-)>c(H+)=c(OH-),B正确;c点溶液中溶质是NH4Cl和HCl,根据电荷守恒有c(N)+c(H+)=c(Cl-)+c(OH-),C正确;d点时酸碱恰好中和,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达到最高,中和反应结束后,加入的盐酸温度低,随着盐酸的加入,混合溶液温度逐渐降低,与NH3·H2O电离无关,D错误。
2.常温下向100 mL 0.1 mol·L-1 Na2C2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pOH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OH=-lg c(OH-),Ka1(H2C2O4)=1×10-2,Ka2(H2C2O4)=1×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约为5
B.若V1=100,则n>7
C.a点:c(Na+)+c(H+)=c(HC2)+2c(C2)+c(Cl-)+c(OH-)
D.若q=10,则b点对应的溶液>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