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
(一)注重基础,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
试题覆盖了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模块,基础题占比相对较大,注重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化学物质性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扎实掌握教材内容,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试题通过设置综合性问题,将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第 16 题将无机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工艺流程分析相结合,第 17 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反应热以及电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体现了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要求。
(二)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化学的应用性与价值性
试题选取了众多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素材,如甘肃的地方特色元素(苦水玫瑰提取玫瑰精油)、铜冶炼烟尘的回收利用、Mg - 海水电池驱动海水电解系统等,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价值。
(三)强化实验能力考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题在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涵盖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评价。例如第 13 题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细节的理解以及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体现了高考化学对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视,有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引导教学深度变革
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考查。例如,通过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通过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分析,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通过对实际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这一命题趋势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化学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重视教材,落实双基:以教材为本,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确保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用语等基础知识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对教材中实验、图表、数据等资源的利用,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框架。例如,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进行归纳整理,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按照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反应热等模块进行分类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面对综合性问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调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二)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实验能力
重视实验操作训练: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加热操作、气体收集、洗涤干燥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操作。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安全意识。
强化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课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例如,可以开展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实验、不同催化剂对反应效果影响的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实验与实际的联系: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实验情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例如,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实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化学实验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运用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应用,联系实际生活
引入实际情境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中的化学现象,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例如,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讲解电池原理和电化学知识,结合环境污染问题讲解绿色化学和物质的回收利用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围绕某个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例如,开展关于 “如何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方案设计等环节,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试题。
(四)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解题技巧
强化审题能力培养:在解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认真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要求和问题,抓住关键信息,理解题目的情境和考查意图。例如,在解答工艺流程题时,让学生仔细分析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和操作,明确每一步的目的和原理;在解答信息给予题时,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优化思维训练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式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通过专题复习、错题分析、模拟考试等环节,对学生进行集中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技巧,如守恒法、极限法、差量法等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提升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高考化学试题综合性强的特点,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逐个分析和解答,然后将各个部分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终结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高考动态,把握备考方向
研究高考真题: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其命题规律、题型特点、知识点分布以及难度变化趋势等。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高考题目的风格和考查重点,明确备考方向和复习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提高备考效率。
关注高考改革动态:密切关注高考改革政策和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变化,及时调整备考策略和教学计划。例如,根据高考对核心素养考查的重视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高考题型的变化,优化复习资料和训练题目,确保备考工作与高考要求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紧跟高考步伐,更好地适应高考的变化。
1.(2025·甘肃·高考真题)下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藏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劳动英雄模范碑(南梁革命纪念馆藏)
B.红军党员登记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藏)
C.陕甘红军兵工厂铁工具(甘肃省博物馆藏)
D.谢觉哉使用过的皮箱(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藏)
【答案】A
【解析】A.劳动英雄模范碑通常由石材或混凝土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硅酸盐类),A符合题意;B.红军党员登记表为纸质材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符合题意;C.铁工具由金属铁制成,属于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D.皮箱由皮革(动物蛋白质加工而成,属于有机材料)制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