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Δt(Δc),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同一反应中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mA(g)+nB(g)pY(g)+qZ(g)
a.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且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b.在反应aA(g)+bB(g)cC(g)+dD(g)中,存在v(A)∶v(B)∶v(C)∶v(D)=a∶b∶c∶d
2.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4个方法
(1)定义式法:
a.常规公式:v==①常用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或mol·L-1·h-1
②适用范围:表示气体物质或溶液中可溶性物质的速率,不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速率
(2)比例关系式法: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mA(g)+nB(g)===pC(g)+qD(g)来说,v(A)∶v(B)∶v(C)∶v(D)=m∶n∶p∶q。
(3)三段式法:列起始量、转化量、最终量,再根据定义式或比例关系计算。
(4)从图像中获取计算的数据及依据图像求反应速率的步骤
①从图像中获取计算的数据
纵坐标可以是物质的量,也可以是物质的量浓度,横坐标是时间。
②依据图像求反应速率的步骤第一步:找出横、纵坐标对应的物质的量;第二步:将图中的变化量转化成相应的浓度变化量;第三步:根据公式v=Δt(Δc)进行计算。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界因素(其他条件相同)
(1)温度①基本规律: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②经验规律:一般温度每升高10℃,其反应速率增加2~4倍(2)压强:气体反应的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浓度: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催化剂: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显著改变化学反应速率(5)接触面积:反应物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6)原电池: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4.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5.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2)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5)变: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可能改变,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6.化学平衡的标志
1)动态(速率)标志(本质标志):v正=v逆≠0
(1)同一组分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2)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宏观(静态)标志:某些量开始变化,后来不变,即变量不变。
(1)一定达到平衡的情况
①某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颜色不再变化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2)特殊情形①绝热容器:容器的温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②可逆电池:电流或电压等于零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常用公式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ρ==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③气体状态方程:PV=nRT
7.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浓度: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②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③改变压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
(3)温度: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化学平衡不移动。
8.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①△H<0,△S>0:在任何温度时都能够自发进行②△H>0,△S<0:在任何温度时都不能自发进行
③△H<0,△S<0:低温自发④△H>0,△S>0:高温自发
9.速率——时间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