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 铁、铜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本部分在高考中以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主要涉及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也是今后高考的趋势。我们应该在熟练掌握常见金属元素铁、铜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强化对陌生金属元素(如第四周期的Ti、V、Cr、Mn、Co、Ni、Ga等)性质的迁移能力。这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把高考必考的知识点牢牢地抓在手里。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金属有关的工艺流程(解析版)
在选择题中重点考查工业制备相关问题为主线综合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工艺流程题中用含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制备某种金属化合物,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以及“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版)
1.(2019•浙江4月卷,20)在温热气候条件下,浅海地区有厚层的石灰石沉积,而深海地区却很少。下列解析不正确的是( )A.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游离的CO2增多、石灰石沉积B.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石灰石岩层易被CO2溶解,沉积少C.深海地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为:CaCO3(s)+H2O(l)+CO2(aq)Ca(HCO3)2(aq)D.海水呈弱酸性,大气中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氯及其化合物卤素(解析版)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以及含量测定是高考的热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4分。题目常给出NaClO2、ClO2的相关的信息,以其制备和性质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分值为2~6分。以海水提溴的流程图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制备与提纯,涉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等,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0 硫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1.(2023•山东卷,2)实验室中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稀盐酸:配制AlCl3溶液B.稀硫酸:蔗糖和淀粉的水解C.稀硝酸: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D.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苯的磺化【答案】D【解析】A项,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以抑制Al3+水解,A不合题意;B项,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时常采用稀硫酸作催化剂,B不合题意;C项,清洗附有银镜的试管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1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3.(2022•湖南选择性卷,9)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和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NO2-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NO2-发生氧化反应B.a和b中转移的e-数目相等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n(NO):n(NH4+)=1:4D.过程Ⅰ→Ⅲ的总反应为NO2-+NH4+=N2↑+2H2O【答案】C【解析】A项,由图示可知,过程I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2 原子结构与性质(解析版)
3.(2023•海南卷,4)下列有关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P4分子呈正四面体,键角为B.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Cl电子跃迁有关C.Cu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D.OF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A项,P4分子呈正四面体,磷原子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处,键角为600,A错误;B项,NaCl焰色试验为黄色,与Na电子跃迁有关,B错误;C项,Cu基态原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分子结构与性质(解析版)
2.(2024·湖北卷,5,3分)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认为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D.sp3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答案】A【解析】A项,VSEPR模型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模型,而分子的空间结构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4 晶体结构与性质(解析版)
晶体结构与性质是物质结构中的难点和重点,它不仅是由于增添了晶胞知识点而备受关注,而是由于涉及元素组成、微粒间作用力及性质比较等内容,所以在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方向上,晶体无疑成为命题的热点。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分值约为4分。晶体的计算是高考题中的压轴题,试题将立体几何知识与化学知识紧密结构在一起,情景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5 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等。本部分知识内容丰富,规律性强,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预测高考会以稳为主,主要考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考查各微粒间的关系。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位—构—性”综合——纯文字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元素推断题是高考的一种常考题型,目的是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解决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该题型一般给出未知元素的原子序数,结合微粒结构及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出具体元素。近年高考命题新动向:采取“声东击西”术,一般把多种元素通过文字叙述陈列出来,题目题干中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来推断元素,然后确定具体的物质,这是“声东”;而题目的落脚点的重点不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而是考查化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7 “位—构—性”综合——文字+结构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2.(2021•河北选择性卷,12)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可应用于阻燃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Z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B.HX和HZ在水中均为强酸,电子式可表示为与C.四种元素中,Y原子半径最大,X原子半径最小D.Z、W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答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8 “位—构—性”综合——文字+周期表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片段元素周期表型推断题为截取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然后结合一定的元素信息进行推断,一般给出两种信息:一是给出局部的元素周期表,展示出几种不同元素的相对位置;二是给出某种元素的位置特征、原子结构特征或由该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根据给出的某种元素的特殊结构或性质,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坐标原点”,根据其他元素与该元素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其他未知的元素。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 物质结构综合——以金属元素为主体(解析版)
3.(2022•湖北省选择性,10)Be2+和Al3+的电荷与半径之比相近,导致两元素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e2+与Al3+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B.BeCl2和AlCl3的熔点都比MgCl2的低C.Be(OH)2和Al(OH)3均可表现出弱酸性D.Be和Al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答案】A【解析】A项,Al3+半径小,不能容纳6个氮原子和它配位,则不能在水中与氨形成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0 物质结构综合——以非金属元素为主体(解析版)
3.(2022•湖北省选择性,9)某立方卤化物可用于制作光电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2+的配位数为6 B.与距离最近的是K+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KCaF3 D.若换为Cl-,则晶胞棱长将改变【答案】B【解析】A项,Ca2+配位数为与其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F-的个数,如图所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物质结构综合——以金属和非金属为主体(配合物)(解析版)
(2)将该二聚体溶于生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配离子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 ,其中配体是 ,该配合物中有键 。【答案】(1)A (2)sp3 CH3CN 14【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二聚体中Br和Al之间以极性键相连,该二聚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故选A。(2)该配离子中,中心原子Al形成4条单键,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考点1 文字叙述型能量变化1.(2023•江苏卷,6,3分)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11H、21H、31H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H原子1s1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H既可以形成H+又可以形成H-,还能形成H2O、H2O2、NH3、N2H4、CaH2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H2,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H2O(g)与足量C(s)反应生成1mol H2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3 反应热计算——键能(解析版)
2.(2021·重庆卷,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O(g)的燃烧热∆H = -283 kJ·mol-1,则2N2O(g)=2N2(g) + O2(g)的反应热∆H (kJ·mol-1)为( )A.-152 B.-76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4 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解析版)
1.(2021•北京卷,14)已知C3H8脱H2制烯烃的反应为C3H8 = C3H6+H2。固定C3H8浓度不变,提高CO2浓度,测定出口处C3H6、H2、CO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已知:C3H8(g)+5O2(g)=3CO2(g)+4H2O(g) △H=-2043.9kJ/molC3H6(g)+9/2O2(g)=3CO2(g)+3H2O(g) △H=-1926.1kJ/molH2(g)+1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5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解析版)
本专题重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有限制条件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复习,一要抓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二要注意题目条件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