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内容分析】
教材介绍物质的量浓度,要求学生将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概念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由于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素材,如图片、探究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版面,还达到了将抽象概念可视化的效果,直观地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已经学习“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把物质的量浓度和前面学习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教材以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宏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将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两个环节交织进行,突出定量研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流程】
【链接初中,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溶液?
溶液: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过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是怎样表示的?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展示图片
(1)生理盐水、葡萄糖营养液用质量分数表示;
(2)白酒、酒精消毒液用体积分数表示;
(3)矿泉水中矿物成分、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用质量—体积浓度表示
【设计意图】复习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并且了解生活中其它两种常见的表示浓度的方法,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
【过渡】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所决定的。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展示图片】课本p53图2-23体检指标
【设计意图】通过体检指标,阐述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对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意义。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量浓度
【新概念】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cB
3、表达式:
4、单位:mol/L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