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合生活中对常见合金的优良性能的认识经验,阅读教材中合金的结构介绍,了解合金的概念,并能联系纯金属与合金的微观结构解释二者性能的差异。
(2)以铁合金、铝合金为例,能从元素组成上对合金进行分类,并认识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组成、性能与应用的联系,强化性能决定用途的观念。
(3)通过实验探究铝和氧化铝的性质及转化,认识两性氧化物,丰富对金属多样性的认识,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
(4)了解储氢合金、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感受化学科学对创造更多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两部分内容。教材按照"铁合金→铝和铝合金→新型合金"的顺序介绍了金属材料。在第二章的第三节"物质的量"里,教材介绍了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为了分散学习难点,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安排在本节里。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合金的概念。本节在介绍金属材料之前,先介绍了合金的结构特点。在介绍铁合金时,教材介绍了生铁和钢,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配合图片说明了它们的用途,并采取框图的方式重点介绍了碳素钢。教材还介绍了特种钢,并在"资料卡片"中介绍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在"科学·技术.社会"中介绍了2017年我国成功研制的超级钢。另外,结合金属材料的检测,在"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了测试工程师这个与化学专业相关的职业。
在介绍铝和铝合金时,由于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系统介绍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因此,教材只从材料的角度简单介绍了铝单质和氧化铝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比较,得出铝和氧化铝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教材紧接着介绍了铝和铝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为了体现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特意安排了"三、新型合金"这部分内容,结合图片介绍了新型材料的应用。在"科学.技术.社会"中介绍了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铁合金、铝合金为例,能从元素组成上对合金进行分类,并认识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组成、性能与应用的联系,强化性能决定用途的观念。
难点∶实验探究铝和氧化铝的性质及转化,认识两性氧化物。
【教学流程】
【问题引入】
【思考与交流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哪些?有什么用途?金属材料有什么特性。
【展示图片】铁合金(餐具、防盗网);铝合金制品;铜制品,金、银、铂金等首饰制品。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金属的特性:
1、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紫红色,金:黄色)固体(汞: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复习金属的特性。
【思考与交流2】什么是合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纯金属还是合金?为什么?
合金的概念:由一种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如合金的硬度、熔点不同于其成分金属,可满足不同的需要。
纯金属和合金的微观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