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3 制取氧气
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了解催化剂的概念。
3.初步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4.初步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分享。
重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合理地选择仪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二、合作探究
实验室制取氧气
【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演示】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
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
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
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演示】做教材第44~45页探究实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在三种条件下:①不加热;②加热;③加入二氧化锰。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提问】二氧化锰到底是什么物质?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
【讲述】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强调“一改两不变”。
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慢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比如,食用油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化,在橡胶制品中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减缓橡胶老化的速度。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算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