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4.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5.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在系统知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赠送)
一、情景导入
导语:人间圣地,胜似天堂,天上西藏,人人神往。如今不少人会选择去美丽的西藏旅游,可是西藏的低压低氧环境很容易使游客出现高原反应。那么去西藏旅游,应当携带什么东西才能预防高原反应呢?
二、合作探究
氧气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第38页的内容。
【提出问题】
1.氧气不易溶于水,为什么鱼儿却能在水中生存呢?
2.去西藏旅游,为什么要携带氧气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略大;③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2.三态变化:氧气 (无色)、液氧 (淡蓝色)、固态氧 (淡蓝色)。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氧气的检验
【提出问题】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吗?
【演示】实验2-1。
【归纳总结】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据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二)木炭的燃烧实验
【演示】实验2-2(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教材第39页的表格)。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