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走近科学物从何处来主要讲了这些内容。
两千年前的木制品因为有漆的保护到现在都色彩艳丽,完好如初。记者在恩施的大山中找到了这种可以生长漆的植物漆树,并采集到它的树脂。通过晒制,这种树脂就成了可以涂刷在木器和陶器上的漆,在中国它又被叫做大漆、中国漆。现代社会对漆的需求量特别大,人们就制造出了油漆。近年来,由于油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科学家们又制造出了环保的水性漆。记者在实验室里亲身体会了制造水漆的各个步骤,并将水漆试刷在了木制品上。
中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酿造醋,是需要时间的。山西陈醋位居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直至今日,制作山西老陈醋仍沿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更是在时间上做足了文章。高品质的发酵剂“红心大曲”,“会跳舞”的液态发酵,还有“冬捞冰夏伏晒”的陈放工序,为什么制醋的几个关键环节依然无法被机械生产所替代?科学助力,揭示古法制醋的精妙之处。由山西老陈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引领,我们展开传统酿造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发现之旅。
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这些我们日常生活常用到电器,都离不开一种化合物-液晶,其实液晶是一种物质状态,它虽然是液体的状态,但它的分子结构却是晶体的结构。人们利用这种化合物的特殊性质,把它应用于显示领域。但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其实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也不会呈现出任何颜色的,可是没有液晶材料,却呈现不出任何颜色。其实液晶材料是相当于一个开关的作用,在某种条件下,人为地让它透光或者不透光,然而说起来简单,将这个原理实现并得到应用却是经历了漫长的研发阶段。
广西的香蕉因为肥料的使用不当造成了裂果的现象,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调整了化肥的比例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化肥是怎么来的呢?记者到生产化肥原材料的磷矿现场采集加工磷精粉,并到化肥生产企业把它合成为可以使用的肥料。节目中记者通过现场试验把其中的感觉直接告诉了观众,使得节目更加生动。节目还介绍了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化肥和有机肥的优缺点。提醒人们在使用肥料时要做到精确施肥、合理施肥,既要保证植物植物生长的要求,又要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我们的生活早已成为被玻璃环绕的世界,无论是建筑物中的玻璃门窗、锅碗瓢盆的玻璃制品、还是扩展我们视野的光学玻璃,都在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同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今玻璃的用途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它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手机、电视、电脑上,成为信息显示领域的新宠。而我们都习以为常的玻璃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记者通过为自己意外摔坏的手机配置屏幕,全程体验了一次超薄玻璃制作的过程,并近距离感受到制作玻璃的独特魅力。
安徽泾县的宣纸厂,一群造纸工匠仍在坚守着“千年寿纸”的工艺,特殊的原材料檀皮、稻草,几十个捞纸、晒纸工匠协同作业,从竹帘捞纸到火墙晒纸,纸张完成了从草皮到宣纸的蜕变。光洁如玉、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的中国宣纸已经占领了世界的舞台。
在中国,物美价廉的圆珠笔竟然是舶来品,我们带着疑问,探究圆珠笔的制作工艺。圆珠笔制造工厂里,我们发现圆珠笔的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全机械化,几乎不需要人的干预,实现了全机械化,而圆珠笔最关键的部位就在笔尖处。笔头最尖端的球体座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这部分需要具备极高的加工精度和钢材的高耐磨性。从无到有,从粗旷到精细,中国的圆珠笔制造工艺大大领先世界。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科学精准的重要性,让我感悟到我们现在要认真的学习多掌握科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