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和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三足顶立构成了选修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本章是在学过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等知识后学习的一章,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是对理科同学的结构化学知识的一个系统总结。本节“晶体的常识”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四大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共同性质,是学习晶体的基本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晶体的性质:自范性、各向异性、固定的熔点、微观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制备晶体,体验晶体的自范性,使学生感受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晶体之美,会用所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晶体与非晶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晶体的性质和微观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离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但同学们对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联系起来存在很大困难,对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等性质不能亲身感受。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寻找生活素材,构建本节教学情境。
一、增强理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1)通过图片,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构建本节教学情境。
(2)通过硝酸钾晶体的形成视频,感受晶体的生长过程。
(3)通过学生实验体验晶体的自范性和各向异性
二、克服前概念形成的错误观念的消极影响
(1)了解学生的对晶体与非晶体的直观感受,引起认知冲突。
(2)和学生一起感受、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