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播课】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课题《二氧化硫的性质》重庆第八中学鄢斌

分类:化学说播课资料 日期:

123化学网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image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这是我从山城重庆带了的一瓶红酒,它鲜美和芬芳,但这离不开SO2的功劳。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SO2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

“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一个详细且针对性强的目标是上好每堂课的第一步。我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目标的:

首先是分析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教会学生了解SO2的性质及用途,认识到SO2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分析教材设计:

 1、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生能通过对SO2化学性质的学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3、本课题内容注重联系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另外,我认为当前学生的情况是这样的:(ppt-5)

他们:已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

缺乏:挖掘知识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故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ppt-6

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辩证的观点认识化学物质。

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P-6-2

一堂脉落清晰的课,一个严谨的宏观构想是必须的,我的教学框架分为三步:(PPT-7)最后实现情感的深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辩论SO2对人类是“有功?”、“有过?”。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走近SO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与好奇心呢?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最好的手段,因为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景化的真实活动中,能让其通过参与真实问题求解而唤醒学习激情。

因此,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利用正值圣诞节的契机,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引入场景:“同学们,圣诞节来临,让我们用一个俭朴的方式庆祝圣诞节吧,请大家拿出一根火柴,在我的口令下整齐划燃。1,2,3,划燃!”同学们整齐如一,本能让学生们沉浸在了这个氛围里。我问“同学们,点点星星之火,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那么,在感受温暖之余,你还闻到一股什么样的气味呢?”

在一问一答中,学生们通过这个仪式近距离的接触了SO2,并激起了强烈的强烈的学习热情。

但我很快发现,SO2在学生的心里是一种“恶魔”气体的形象。但我们知道它不是这样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认识SO2,也为了让它们有兴趣去挖掘SO2的性质,我设置了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带着孩子们去为它平反。我让学生倾听“委屈孩子”的告白,并提炼它的性质。

   P-8)视频。

    通过这段告白,学生们提炼了SO2有如下性质(P-8)。

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实验探究。

因为物性是他们能直接感知的,但水溶性及化性却无法直接体会,所以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SO2的性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P-9)。每个环节均采取“回顾视频”→“启发”→“提问”→“学生小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首先,问题一: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看瓶子是否变瘪?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观察是否变红的方法,从而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旦溶于水后生成酸的结论。

问题二:视频中曾提到,SO2可以做为葡萄酒的配料,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寻找答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O2可做抗氧化剂。紧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P-11

活动三:带着前两个活动胜利的喜悦,学生已有了探索SO2漂白性的强烈欲望,故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用品红与红花进行了对比实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SO2是一种有别于HClO的暂时型漂白剂。

实验探究后,归纳、总结、落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归纳、应用。

活动一:我要求学生书写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应的方程式,并进行了点评。然后从化学反应分类的角度引导他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学习SO2的性质:

酸碱性的角度,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氧化还原的角度,S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特殊性质的角度,SO2具有漂白性。

通过分类分析法的引导,使学生在整理元素化学知识时加立起了系统的思维模式。

    性质决定用途,活动二,让学生带着对“委屈孩子”的深入认识,了解不为人知的背后它默默地为人类的奉献(P-1617)。

此时,我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SO2的认识似乎在从“恶魔”在向“天使”转变,但它们无疑是带着感性的,做为人格的唤醒和塑造者的我们,此时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让地看待一个问题。故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小组辩论: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们经过激烈地辩论,得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这是部分学生观点:展示视频。

学生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万物都是发展的和矛盾的。认识化学物质也一样,必须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有功的地方,我们大加利用,有过的地方,需加以抑制。只要人类在使用SO2时注意到两个方面:

1、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对象,如:SO2可用于某些生活用品,不能用于食物。

2、合理控制使用的剂量,SO2也可用于抗氧化剂和熏制药材。那么,SO2也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插入视频,背景音乐)。

      经过一节“化学盛宴”的洗礼,同学们对“委屈孩子”的认识变得客观了,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也变得辩证了。教学的情感目标也在这一刻得到实现!谢谢大家!



资料标签:
123化学网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