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一、教学背景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苯酚安排在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首先,化学2中简单介绍了几种典型有机物,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而后,选修5中以分类的思想来研究有机物,让学生体验分类思想对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借助更多有机物的学习,进一步凸显“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核心化学思想。
醇和酚同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羟基的物质,却具有不同的性质。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为结构、性质的对比学习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2.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依据我校学生情况,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苯酚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
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在对比中完成从苯、乙醇到苯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方法,借助实验设计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苯酚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有机物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4.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设疑、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归纳、迁移应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通过4个环节,借助情景设置,问题引导,活动体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学科观念,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认知发展。
2.具体流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以杭州发生过市民疯狂抢购矿泉水事件,引出苯酚泄露新闻,由此引入新课。
我以本段视频材料作为贯穿本堂课的情境线索,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物理性质
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直观观察、分组实验并结合阅读课本进行。
2.化学性质
针对这部分重点知识,我采用新闻再现、实验活动、结构分析、问题连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取方法和情感体验。
【问题引导1】“为什么可以用石灰进行处理呢?”
学生实验:分别用pH计、石蕊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验证苯酚的酸性。
得出结论:苯酚有酸性。
【问题引导2】“如何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学生实验:设计方案比较苯酚、碳酸、乙醇的酸性强弱。
得出结论:苯酚的酸性介于乙醇和碳酸之间。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尝试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对比,再一次强化化学实验观——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有机物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为深刻理解这一思想,我设计了如下结构对比:(展示图片:碳酸、苯酚、乙醇的结构)相同的官能团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说明苯环影响了羟基(结论)。
【问题引导3】“羟基会影响苯环吗?”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两个反应的异同点。通过实验中的系列对比:条件对比、速率对比、产物对比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连有羟基的苯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得出结论:羟基也会影响苯环。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化学学科中的结构观——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环节三: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知识得以应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又让情境再现。
【新闻视频3】新安江是杭州重要的淡水源之一,也是农夫山泉取水地之一,20吨苯酚泄露,流入新安江会影响农夫山泉的水质吗?为了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2个活动。
活动1: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农夫山泉公司的质检人员,你打算怎么做?请看他们的做法:
角色的体验会让学生接近生活,参与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