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料的预处理
1. 粉碎
(1) 目的: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过筛的目的:控制颗粒大小。
2. 灼烧、焙烧
(1) 除去挥发性物质;除去C、S等单质。
(2) 除去有机物、铵盐等。
(3) 高温下,原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一些物质在高温下氧化。如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2MS+3O2高温(=====)2MO+2SO2(M代表某些金属元素)。
(4) 除去某些受热不稳定的杂质。如MCO3高温(=====)MO+CO2↑、M(OH)2高温(=====)MO+H2O(M代表某些金属元素)。
3. 浸取
(1)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原料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
(2) 酸浸:加入酸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①酸还能溶解金属及其氧化物(膜)。
②用盐酸、硝酸酸溶时,要注意控温。
③用硫酸酸溶时,要注意Pb2+、Ca2+、Ag+会生成PbSO4、 CaSO4、Ag2SO4进入滤渣。
④酸溶时,酸不能加入过多,否则会造成后续调pH时多加入碱。
⑤酸溶时,盐酸不能加过多,否则可能会与后续加入的KMnO4等氧化剂反应,生成有毒气体Cl2。
(3) 碱浸:常用NaOH溶液、氨水、Na2CO3溶液等,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
①NaOH、Na2CO3溶液还能除去油污。
② NaOH溶液能溶解两性化合物(如Al2O3、ZnO)。
③NaOH溶液能溶解SiO2、Al、Zn等。
④氨水还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离子进入溶液。
⑤碱溶时,碱不能加入过多,否则会造成后续调pH时多加入酸。
(4) 盐浸:用铵盐溶液、FeCl3溶液溶解。
(5) 提高浸出率的措施:
①将矿石粉碎;
②适当加热;
③充分搅拌;
④适当提高浸取液的浓度;
⑤适当延长浸取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