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融合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反应原理等所有专题中,在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中出现的概率均为100%,有的试卷中还会出现两道题目。从近年考题的情况来看,可将本专题分为五个考查热点:一是化学实验常识及仪器的使用;二是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三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四是实验方案的评价——表格型与装置图型;五是物质制备和性质验证综合实验。这五个考查热点涵盖了实验基础层面、实验评价层面和综合实验层面的内容考查。高考对实验基础的考查以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操作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对于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关键是明确实验方案设计的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在熟知相关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步骤,分析现象和数据,从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简约性、实验效果是否明显、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等角度,作出正确而合理的选择、评价和结论。
技法1 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技法2 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技法3 常见仪器的选择方法
技法4 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1.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规范解答: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xxx,若不再产生沉淀,则xx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xx离子未完全沉淀。
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规范解答:以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制得Fe(OH)3沉淀后过滤为例,(检验氯离子)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3.过滤时洗涤沉淀的方法 规范解答: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4.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规范解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内外(或量气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
规范解答: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pH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6.酸碱中和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规范解答:当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xx色变为xx色,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色,说明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7.分液的操作方法
规范解答:将萃取后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重合,)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小心地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入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