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苯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苯和其他烃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2.学业要求
(1)能画出苯的结构;能够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苯的结构特点,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常用的测定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该部分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如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时的差异。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结构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结构特点,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苯的主要性质;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对比其他烃类的结构和性质,认识苯环中的大π键;
【评价目标】
1.能够画出苯环的结构,能够辨识苯环的凯库勒式和鲍林式;能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够从烃类物质的性质出发指出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并举例说明;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苯环加成反应的特点认识苯环的大π键与烯烃、炔烃不饱和键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苯的主要性质;
难点:苯环中的大π键对性质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情境导学:从苯的发现历进程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促学:1.苯的性质预测及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
2.苯性质与烃类物质性质的对比,强化学生分类学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