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酚》教学设计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何博
一、课标解读
酚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认识酚类的官能团和性质的关系。
2.学业要求
(1)能写出酚类物质的官能团、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列出酚类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描述酚类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相应行知实验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书写相关反应式,以及掌握酚类的特征反应和鉴别方法。
(3)能通过实验现象从结构上认知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能认识苯酚为代表的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通过苯酚与醇,芳香烃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新旧教材对比:人教版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苯酚毒性以及处理方法的说明。实验中明确了所用反应物的具体用量。在苯酚的取代反应中增加了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原理说明。把苯酚的显色反应单独列出作为知识点之一。增加了科学史话介绍苯酚的消毒作用。练习与应用板块设置了苯和苯酚的分离和鉴别方法的考察。其他内容与旧教材同步。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在教学中应该从实验现象对比来认知有机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结构”的核心思想。更加注重以酚类物质的鉴别和分离方法来对强化酚类性质的认知,在组织教学时关注酚类性质的系统化,重视和醇类和芳香烃内容的前后关联。为后续“有机合成”的学习奠定对多官能团有机物的基础辩证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如下图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对甲苯等苯的同系物的学习也对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了初步认识对,初步形成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基本观念。苯酚作为醇和芳香烃这两部分知识的合体,学生可以沿用先前所学知识和素材对比学习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但学生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比较,苯酚的三溴取代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仍处于不断熟悉的阶段,逻辑推理和迁移能力仍然需要强化培养。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能识别酚的官能团,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
2.根据结合苯酚的结构和实验认识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3.通过对苯酚结构对比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到同一分子中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评价目标】
1.通过官能团类比进行性质的预测,诊断和强化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程度;
2.通过苯酚和醇、苯的结构预测,和实验设计对比,诊断和发展学生微观结构和宏观辨识的理解和应用;;
3.通过讨论苯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取代反应和苯酚的特征反应。
难点:苯酚酸性强弱比较。
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