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合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黄凯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2.3的内容。
1.内容要求
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能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同时,能对给出的有机合成路线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信息迁移能力。
2.学业要求
(1)能初步学会应用有机合成分析法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2)通过对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3)对合成路线合理评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设在第三章第五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前四节对“烃及其衍生物”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简单有机物的基本性质,教材以有机合成为载体,将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并通过具体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素养立意:通过利用正逆向合成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贯彻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原料与产物的对比,分析结构,推测性质)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合成路线的评价,培养学生通过优化方案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意识)的素养要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初步认识了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为有机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点迁移能力与整合能力还有待加强。面对具体的应用情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不够,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有机物的制备,认识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能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2、能对给出的有机合成路线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
3、了解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 通过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性质及之间的转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