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错点1 分辨不清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分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强弱与化合物类型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H2SO4,弱电解质不一定共价化合物,如AlCl3。
(4)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盐酸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
(5)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其自身电离产生的,故这些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而属于非电解质,如SO2、NH3等。
易错点2 误认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分析】(1)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属于强电解质。
(2)溶液导电性强弱与自由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直接关系。
易错点3 不能正确书写几种类型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1)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溶于水能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2SO4===,HCl===,Ba(OH)2===Ba2++2OH-。部分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开,强酸的酸式酸根拆成离子形式。如NaHCO3===。
(2)原子团不可拆分。如KClO3的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
(3)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在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4)NaHSO4溶液中电离出Na+、H+、SO。Na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出Na+、HSO。
(5)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