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进一步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素养目标
逐步建立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红的妈妈煮了一锅汤,小红说没味道,于是妈妈加了几勺盐,小红还是觉得淡,于是又加了一勺盐,才满意了。请问:这锅汤能否无止境地溶解食盐呢?
二、推进新课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实验9-5。
[归纳总结]
实验内容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总结]实验中,当氯化钠能继续溶解时,溶液是不饱和的;当氯化钠固体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剩余时,溶液就变成了饱和的。当再加入水,溶液又从饱和的变成不饱和的,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则可以继续溶解。
[演示实验]实验9-6。
[归纳总结]
资料标签:
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