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课件+学案+教案+作业】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烷烃》

章节:必修2-7-1认识有机化合物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烷烃》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学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设计者: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杨薇

一、 教材分析

“烷烃”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对有机物结构特别是甲烷的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并学习了烷烃、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之后,进一步以甲烷为模型学习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取代反应作为新的有机反应类型,是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烷烃:天然气、凡士林、石蜡等入手,让学生体会烷烃的物理性质,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再基于对甲烷的认识,引出烷烃的稳定性、可燃性等化学性质;最后重点介绍取代反应,通过比较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原因认识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旧人教版在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中,先学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通过学习甲烷的结构已经性质,对有机物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引出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则是以“有机物种类繁多”为切入点,先着重介绍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并通过资料卡片介绍实验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有机物的结构,接着先从结构角度,介绍了烷烃的概念,并引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再介绍烷烃的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研究有机物要从结构入手的观念,也深化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了一定认识,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在上一节课中,学生认识了有机物,并通过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了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对烷烃的概念、元素组成以及结构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还没有涉及,还不知道有机物特有的反应类型。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道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具有可燃性、稳定性和高温分解性,能建立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上认识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能从化学键角度,于微观层面认识取代反应的本质

3.  能通过学习甲烷的性质为模型,认识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甲烷的性质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常见有机物的认知模型的构建和符号表征的理解。

2.通过对甲烷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以及“性质决定用途”观念。

3.通过类比甲烷的性质,推出烷烃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概念归纳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知道甲烷和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反应实质的微观探究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探究,阅读素材,进行信息提取与分析

2.实验探究(取代反应概念的引出)

3.类比推理(以甲烷为模型推理出烷烃的性质)

 

六、教学设计思路

在上一节课,学生通过学习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了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并知道了烷烃的定义,本节课先以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为问题引入新课,设置学习情境,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并分析信息,得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具有可燃性、稳定性和高温分解性,其中甲烷的可燃性和稳定性是与它可以作为燃料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取代反应是有机物中的反应类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在本节课中,以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认识到氯气参与反应生成了氯化氢和难溶于水的混合物质,再从化学键的角度,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到取代反应的本质,并可以将取代反应和无机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做比较,旧知联系新知,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接着,以甲烷的性质为模型,类比推理出烷烃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资料标签: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