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课件+学案+教案+作业】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章节:必修2-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 日期: 类别: 教材:

123化学网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二课时 《烃  有机高分子材料》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路学习“烃和有机高分子”的初步知识

设计者: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朱池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6月第一版)必修2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二级标题《烃》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知识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烃的简介(侧重常见的典型的结构特点与分类)。在完成有机化合物开篇内容甲烷和乙烯的教学后,对比烷烃和烯烃的性质,总结它们结构上的特点,对比异同,从结构上对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进行分类。与旧教材相对比,对烷烃的定义稍有不同,旧教材将烷烃定义为饱和链烃,新教材将烷烃分为链状烷烃和环状烷烃。二是介绍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用途。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学生将认识到合成材料无论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或是在某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显有机化学和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社会价值。两部分内容都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念。课程标准对乙炔和苯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结构特点,不展开研究它们的性质与科学史话,提供了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研读与学习的素材。

和旧的人教版将“有机高分子”安排在选修《有机化学》的最后一章相比,新教材对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安排在必修2的有机化学开篇之后的第二节,和第一节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依次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用模型研究结构——烷烃的结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烷烃的性质”,到“乙烯的结构——乙烯的性质——烃的结构——烃的分类——甲烷和乙烯性质比较”,再到“天然高分子——合成有机高分子”,形成这样一条线:“组成——结构——性质——应用——价值”。这种编排,给学习有机化学开了一很好的局。既有宏观辨识有机物的组成和微观辨析有机物的结构,又有分类思想的培养,还有实物模型认知和化学用语表征,以及从结构入手比较和推测有机物的性质,最后回到生活中认识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应用。这样,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提供方法和思想保障,让学生感受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社会价值,赞赏化学的成就,激励学生学好有机化学,为个人学业成就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曾简单介绍过小分子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前一节内容也侧重通过化学方程式、结构式和分子结构模型具体展示了化学键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在聚合反应前后的变化,学生对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同分异构体以及链节、单体、聚合度等概念,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这两种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代表物质之后,学生对烃的结构和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更直观地理解“结构性决定性质”的这一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再学习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等概念,并对常见烃从特征官能团和碳骨架结构两个视角进行分类,对有机物进行辨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分类思想,提高学生在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方面的认识水平。

对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辨认、结构与性能、用途等),高一学生有些陌生度,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几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实物入手,以微型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更适合。其中的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聚异戊二烯的结构和前一节课的烯烃加聚构成学习的递进关系,进一步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有助于理解各种高分子的性能与用途。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道分类法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从特征官能团和碳骨架两个视角对烃进行分类,能画出烃的分类树状图。

2.知道结构模型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能搭建烷烃代表物(甲烷)、烯烃代表物(乙烯)、炔烃代表物(乙炔)的球棍模型,能写出它们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能对比分子结构,分析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差异。

3. 能列举几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的日常应用,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知道合成有机高分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赞赏化学成就。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烃的分类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以问题意识为特点的创新精神,加深对有机物结构的模型构建和符号表征的理解

2.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概念归纳运用能力。

3.通过对有机高分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认同化学科学以及有机高分子的社会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从宏观上认识烃的组成,从微观结构上对烃进行分类,构建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模型并使用符号表征

2.教学难点   苯环的结构,合成天然橡胶结构的辨认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进行对比探究

2. 微型研究性学习

 六、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前面对烷烃同系物和乙烯的初步知识的了解,先布置学生任务,结合教材研读,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在分析给出的一系列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找到异同,选择视角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微观结构上进行探析,解决问题,突破苯环结构难点,会用树状图和结构式、电子式、球棍模型等方式(或化学用语)对研究对象进行表征。接下来,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对比分析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不同之处,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学习,以“塑料”、“橡胶”、“纤维”三个选题开展微型研究性学习,三个小组内分工协作,课外准备,课内答辩交流,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质疑,使全体同学对合成有机高分子不同方面有所了解,悄然将学生情结融入对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的赞赏中。最后由老师总结提高突破天然橡胶结构与性质这个难点,强化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