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艳举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一、教材分析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新课标中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中5.3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这一部分的内容。本节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前面第七章有机化合物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标志,我们国家超过一半的乙烯都是从石油化学工业生产的,而苯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以乙烯、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知识也有讲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会有更浓厚的兴趣。本节内容以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挥的作用,体会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意识到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与旧教材相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合并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节,从旧教材的第二节改动到新教材的本章第一节。内容上,新教材中删除乙烯加聚得到聚乙烯的反应,将旧教材科学视野壁虎的“脚和黏合剂”变化新教材科学技术社会中“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煤石油等产品作为燃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思考开发生物质资源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二、学情分析
基于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对煤、天然气和多种燃料油等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形式的利用比较熟悉,但对于它们的提炼原理和生产过程并不了解,对化石燃料作为重要化工生产原料液了解不多。这部分实际生产工艺较复杂,超出现有阶段学生理解接受能力,所以也只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知识,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化学组成,煤化工、石油化工生产的一般原理和过程,天然气的重要用途,煤、石油化工产品的广泛用途,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生在第一节前面课时学习了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认识到化学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节课既是对已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巩固,引发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到绿色美好家园建设中去。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途径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和贡献。
2.通过化石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介绍化石能源引发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开发清洁新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煤的组成和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的探讨,诊断和发展学生对化学物质观的认识、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的组成和用途的学习,诊断和发展学生阅读课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石油组成和开发利用途径的分析,诊断和发展学生对变化观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提升对于化学知识在实现物质转化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化学特有的应用价值和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综合利用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五、教学方法
1.对比法(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从原理、主要反应、产品及主要用途上进行对比学习,干馏、分馏、蒸馏易混淆概念从原理、产物和反应类型上对比区分)
2.讨论法(石油的加工处理工艺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